聊聊汽车出海,卖车只是第一步

时间:2022-10-30 17:38:16       来源:创业邦

1984年,时任德国大众公司董事会成员的马丁·波斯特来了一趟上海。这趟行程前几周,大众集团刚刚与上海拖汽总公司签订了一份合资合同,双方将共同在上海组建一家合资车企,马丁的到访,就是合同签署后的随团考察。

当时的中国,还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,汽车工业几乎一穷二白,均1000个人中只有8辆汽车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上海大众成了中国第一家中德合资的车企,并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拔地而起。但是当马丁第一次踏上安亭——合资公司建厂所在地时,他最先感受到的并不是兴奋。

“大量的金属废料散乱地堆放在厂区地面上,那些房屋,与我们想象中的生产厂房风马牛不相及,窗户漏风......这根本无法想象,某日如何从这样衰败的厂房,生产出来哪怕只有那么一辆我们可以勉强认可的轿车。”多年以后,在《上海1000天:德国大众结缘中国传奇》中,马丁如此回忆。

40年过去了,如今的中国汽车工业早已旧貌换新颜,在新能源化的产业变革下,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,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,正在把汽车卖向全球,将影响力带到全世界。

新的时代浪潮已经开启,身处中国汽车工业迈向全球化征程中的中国车企中,谁是领航者?谁面临着最大的挑战?这个征程的终点又是什么?

01 从欧洲打到印度

走出去,成了车企们的统一共识。

2020年、2021年,中国整车出口量中,新能源车的占比分别为7%、15%,出口量分别是7万辆、31万辆。再到今年1-9月,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达到38.9万辆,同比增长超过了1倍。

这让中国成了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此前公开称,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全球的1/3。

在已经取得的这些成绩背后,我们不能忽略特斯拉,从出海品牌的分布来看,各方的统计口径中都包括了特斯拉上海工厂,其贡献了一半的出口量,另外的一半,大多数被上汽、吉利瓜分。

02 自主品牌加速放量,新势力小步快跑

积极布局是一方面,产销规模是另外一方面,毕竟,在国外市场一年卖100辆和一年卖1万辆,都是出海,但意义大有不同。

从今年的数据看,1-9月,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373.1万辆,同比增长1.2倍,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1.7%。

03 比产品出海更重要的是价值链出海

讨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前景的同时,还需要考虑的一点是,出口30万台车与300万台车,难度有天壤之别。

过去两年,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打下出海基础,重要的原因有两个:

第一,欧洲是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最激进的市场,市场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较高,电动汽车生态系统也较为完善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走高。而产业价值链关键在两点:

第一,本地生态的构建。新出海时代的车企更需要重视用车新服务和新体验中的本地合作,在车联网、充电、自动驾驶等方面,带来适应当地标准与需求的高品质服务。

第二,价值链的形成。比如,怎样的销售模式更适合当地?要不要在当地建设研发中心、整车及零部件工厂、物流公司?零部件能否实现当地化?

这也是为什么,上汽已在印度、泰国、印尼三个海外基地投产新能源汽车、比亚迪会在泰国建立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、蔚来今年在海外市场的布局,会把销售模式改为“订阅式”。

以上这些,长远来看都会是决定一家车企出海上限的重要因素,特斯拉就是这么做的。

关键词: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 自主品牌加速放量 价值链出海